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己亥五一潼关行

    信息发布者:幽谷清泉
    2019-05-08 11:34:26    来源:董王庄村网站   原创

    4f37c6e1b41644c7b7200988b106b8ea.jpeg

    51ce1a293d104baa982e6c6ad6aba4f9_WPS图片.jpg

    赴潼关途中

    小草吟歌

    车行千里向潼关,风雨飘飘歌曲欢。

    秦岭巍巍窗外望,红花绿树舞翩跹。

    微信图片_20190508184256.jpg

    洛邑大巴一路奔,云天翔鸟奋起追。

    莲诗游客心情好,悦耳歌声窗外飞。

    0d6c9fe7f5aa4cf08c4f7016056d4c6a_WPS图片.jpg

               这天虽然细雨濛濛,但丝毫没影响大家的游兴。午饭后先后游览了华山脚下的玉泉院道观、女娲山、潼关博物馆、雄伟的古城遗址和涛涛黄河水,使游客遥想数千年间潼关城下战马嘶鸣, 两军对垒的历史画面。“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从谭嗣同的诗句里还可领略祖国北方的壮美山河和新时代变革的的足音。


        玉泉院位于华山脚下,在华阴市玉泉路最南端,是华山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游客从华山峪游览华山的必经之地。

      传说玉泉院是五代时陈抟老祖所建。在当地还流传着几句俗谚:“山是道家山,树是皇王树,华山不纳粮,不得乱砍树。”原来当年陈抟老祖与赵匡胤对弈华山,赵匡胤将华山输给陈抟,又免其赋税,自此有许多方术道士来此修行。华山上72个半悬空洞就是当年道士们的修行之所。道教教义讲究施法自然,以云气为粮,白云为屋,清风为驭,日月为灯,如今华山上的道士也是以此来修行的。

      玉泉院为园林建筑,背依华山,四周古木参天,院内有一泉,泉水甘甜清冽。相传唐朝金仙公主在山上镇岳宫玉井中汲水洗头,不慎将玉簪掉入水中。返回玉泉院后,用泉水洗手时无意中找到了玉簪,方知此泉与玉井相同,于是赐名此泉为玉泉。玉泉院因此得名。

      玉泉院内有希夷祠,名称来源于宋太宗赐陈抟“希夷先生”的称号。康有为曾写诗赞美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长廊迴医树无忧。泉水岳色可忘出,让与希夷睡万秋。”

      希夷祠分前、后两殿。前殿左侧是“华山全图碑”,右侧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第一山”石碑。后殿有陈抟塑像。山荪亭建于一块大石上,据说陈抟常在此观赏山景,著书立说。亭旁有一古树,名为无忧树,传为陈抟手植。

      玉泉院的大门是在原址上按照历史记载修建的,为明柱挑檐式建筑。大门的近上方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玉泉院”,苍劲有力。大门前边路旁高大杨树,为当年冯玉祥驻军时亲手栽植。大门里边的巨石上,醒目地刻有“水利救民”、“人类平等”、“破除迷信”等字样,也是出自冯玉祥之手。玉泉院绿荫蔽天,回廊曲折,历来登华山的游客多先在此歇脚,随后出发登山。




            

              玉泉院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陕西华阴市玉泉路最南端,是华山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游客从华山峪游览华山的必经之地。玉泉院为登临华山的门户。


         汉神医华陀墓碑:在石舫东边的巨石旁,有一《汉神医华陀墓》碑。华陀死后并没葬于此,但为什么有墓碑呢?据《后汉书·华陀传》记载:当年华陀有一好友名鲁先生隐居在华山白麓龛,华陀常来华山探友,且常留住这里,和鲁先生一起作五禽游戏,一起采药、制药济世。他在平时总爱穿戴鲁先生的道袍方巾,腰系一个大药葫芦,下山为百姓诊治疾病。被曹操杀害后,冤魂直来华山,向好友诉屈。鲁先生惊觉,即下山探询,获得确实噩耗后,鲁先生把华陀衣物用具在红岩村西修了一座衣冠冢,并且嚎啕痛哭送葬。现墓已无存,也不知何时何人将墓碑移至玉泉院内。

    游玉泉院

    小草吟歌

    步入仙间曾细看,漫天雨雾笼青山。

    玉泉流水莲心在,金殿飞烟灵气还。

    暮鼓声声环梁宇,晨钟袅袅绕云天。

    六根清静方成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a7737692f7d94a6889d09164c62df3ed_WPS图片.jpg

    182b0ae2525f4950a22cacdabc0ab39b_WPS图片.jpg

    192270032ef54d1f9832d89786aa30e0_WPS图片.jpg


    35def37a2cf645be88589eaa0d7e8cd4_WPS图片.jpg


          在潼关古城外的黄河南岸,有一座高约百余米,阔约数千亩的土山,即女娲山(当地人还叫它东山),传说是女娲在潼关黄河边抟土造人的宿居地。

      女娲是传说中先于黄帝的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一文载:女娲在黄河中下游的一个大转弯的地方用黄河水、岸边土和泥抟土捏人,创造了人类。《九城志》云:“女娲墓在今潼关口河滩上,屹然介河有木数株,虽暴涨,不漂没也”。《水经注》云:“潼关口河滩上有树数株,虽水暴涨,亦不漂没,人为女娲陵……。女娲补天缺,断整立地维,故墓在大河中,水高与高,水下与下。盖神之所扶持也,立祠于岸,载在祀典。”以上三书所载证明了女娲既在潼关黄河边抟土造人一一潼关是万里黄河第一弯所在地;又在潼关劳作而故一一陵墓在潼关;后人还在潼关建有女娲祠一一“立祠于岸”。而千百年来在潼关广为流传的“女娲传说”更是将以上三书的记载具体化、形象化。

    微信图片_20190508112300.jpg


             相传盘古开天之后,女娲从天庭来到这刚刚开辟出的大地之上,当她云游到黄河边,看到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大的急弯,这里风光秀美,土地肥沃,翠绿的山,混黄的河,不免产生眷恋之意。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此处毫无生机、灵气,却又使女娲感到孤寂,遂决定使用自己的神力创造天地间之生灵。使这里成为万物灵长的发祥地。她望着滔滔的黄河水和两岸的黄土地,随手挖起一把河边的泥土,掺和着河水,按照自己的模样捏出了一个个小泥人,泥人脚一触地,就变成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生灵。这些可爱的小人围在她的周围手舞足蹈,欢叫蹦跳,女娲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为防止黄河水患,女娲带着这些小人,来到紧靠黄河南岸不远处的一座树木茂盛,遮天蔽日的小山上(即东山),依树搭建了一座座棚庵作为宿居之地,形成了最初的人类部落。女娲每日晨起,都要在山上居高望河,欣赏自己的“杰作”之后则继续来到黄河边进行着自己的伟大创造;女娲不停地,捏制着、创造着,但这个新世界毕竟太大了,造出的人类溶入大地就像滴水入海,显得那样微不足道。这时的女娲顺手拉下一根从东山上垂下的树枝伸入黄河,搅混泥浆,不断甩向岸边,无数个泥点飞落在地,立刻变成无数个连蹦带跳的小人,和原来手捏的小人一模一样,泥点大小不一,变成的小人千人千面,形态各异。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经女娲创造的千千万万个新生命汇聚在这东山上下、黄河沿岸,使得整个黄河流域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人类从此诞生了。然而女娲却因昼夜不停地劳作,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丝力。临终前对象征着自己儿女的人类们说道:孩子们,我创造了你们,给了你们生命,你们要结成伴侣,繁衍生息,使生命永存。你们是世间万物之灵长,要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使这个新世界更美好。说完就闭上了眼睛,长眠在自己实施伟大创举的黄河岸边、东山脚下。

       女娲在潼关创造了人类,又在东山群居生息,最终还长眠在了东山脚下的黄河岸边,潼关东山也因女娲的传说而被历代视为风水宝地。后世人为了纪念这一人类始祖,各朝各代先后在原女娲及最初人类宿居的潼关东山建起了女娲祠,在原女娲于东山上观河赏景之地建起了观河宫、望河楼及春秋楼等各种精美的纪念建筑,进行造景美化,并把此山称为女娲山。女娲山既是历代潼关衙吏显贵观景休闲地,又是上峰达官要人来潼关的必去之处,康熙、乾隆都曾在此山游览。蒋介石西安事变前三天来潼关视察防务,也不忘上女娲山游览观光。现在的女娲山是潼关古城观览黄河及四野的最佳之地:站在山上,北看,滚滚黄河东流去,“万里黄河第一弯、黄渭交汇尽收眼底;南靠广阔的南塬,李自成六进六出潼关的“南塬大战”令人浮想连篇;西望,形象逼真的凤凰山、蜿蜓起伏的古城墙;脚下环绕弯曲秀美的立交桥、高速路,形成一幅不用雕琢的天然景观。

               潼关博物馆坐落于古城东山景区,是目前陕西省县级博物馆面积最大,文物最多,布展形式最丰富,设计手法最新颖的博物馆,总投资约5000万元。博物馆以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社情民俗、经济发展为主题分为四层,第一层: “千古潼关地灵人杰——历史文明厅”,文物珍贵。第二层:“气吞山河铁马雄关——关隘文化厅”。第三层:“漕运商贸民俗工艺——水运民俗厅”。第四层:“华夏金城富美潼关——美好金城厅”。在展厅入口有电子查询机,可以随时查询博物馆的基本信息。

              由唐代文人张翌所作的这篇佳作,首先从地形上阐明潼关乃咽喉;其次从历史时代展开,讲述了潼关的变迁,指出了潼关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最后赞扬道:“建功定霸,期乎此关”。


               巍巍潼关城矗立在身后,这位将军似与潼关融为一体,“我就是潼关,潼关有我就不倒”的气概使敌人闻风丧胆。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潼关魂原来可以如此伟大!

    40fae5c52c86486e997a3c161ce5cd57_WPS图片.jpg

    观潼关博物馆

    小草吟歌

    忆起当年烽火連,史书卷卷有遗篇。

    铁鞋踏破沉浮看,依旧青山人未还。



    u=3681438442,2469006646&fm=173&s=BD3A4F90C2E951077E110D71030080B2&w=640&h=427&img_WPS图片.jpg

              潼关黄河湾位于闻名遐迩的古军事名关――潼关古城边 ,距西安140公里,距华山仅20公里,奔腾南下的黄河,穿秦晋峡谷,"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毛泽东语),在潼关古城外,兼容了西来东去渭、洛河水,三河交汇后在此忽急折东流[。形成黄河第一湾。

    潼关黄河湾游记(平水韵)

     

    幽谷清泉


    暮春潼阙三河口,陕豫山西一望收。


    快艇飞驰冲浊浪,夕阳老叟逐中流。

    3c3032383ec04df491d3afc65864249a_WPS图片.jpg

    u=675773668,1306414460&fm=173&s=9122E0B45A0D744F16348CD9030080B0&w=640&h=427&img_WPS图片.jpg

    观潼关三河口

    小草吟歌

    游人行至三河口,景色无边一望收。

    隐隐青山飞鸟尽,帆船逐浪雾中游。



    三河口上看帆船,斬浪披波奋向前。

    多少英雄殉国死,金戈铁马战潼关。


    80959f329b1a4d6187521e33919432e0_WPS图片.jpg

                      导游小刘真逗,一句“大家千万不要跟错车、上错人......”惹得全车人大笑不已。

    打赏捐赠
    4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