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简介
购物车
0

村社简介

董王庄乡位于宜阳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东接宜阳县白杨镇,西连上观乡,南与嵩县接壤,北与赵保乡相邻,有宜阳“南大门”之称。总面积74.5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属山区农业乡。董王庄乡位于宜阳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东接白杨,西连上观,北邻赵保,南接嵩县,有宜阳县“南大门”之称。全乡总面积74.5平方公里,基本地形地貌为三分山地七分丘陵地形,耕地面积4.6万亩;下辖20个行政村、216个村民组、3.1万人。属山区农业乡,常年种植小麦3万亩、玉米2万亩、烟叶7000亩、花生10000亩。现有中小型养殖场10家,肉牛存栏1万头,肉羊存栏1.2万只,猪存栏1.5万头,发展畜牧养殖前景广阔。乡域矿产资源品种较多,经初步勘探,白垩土储量2亿吨、钾长石储量1.2亿吨、重晶石储量1.5亿吨、膨润土储量350万立方米,锌铅矿、铁矿等也有一定储量。近年来,董王庄乡紧紧围绕 “产业立乡、工业兴乡、招商强乡、烟叶富乡、劳务活乡” 的发展目标,带领和团结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强力推进创先争优和干部作风转变,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

董王庄乡位于河南省宜阳县县境南部的浅山丘陵区。


董王庄一带历史上分属于嵩县、伊川、宜阳三县。解放至1955年一直属于赵保区。1956年,董王庄乡划为中心乡,辖大石岭、灵官店两个一般乡,1958年公社化后属于赵保公社。1962年5月成立董王庄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董王庄乡至今。1990年辖19行政村,210村民组,136自然村,5455户,25397人(非农业人口244人),其中回族3人,普米族1人,余为汉族,平均每平方公里341人,人均耕地1.9亩。

该乡多半属丘陵,少半属浅山。冬春少雨雪,而雨多集中于夏秋之交,全年降水量为550毫米,常年平均气温13.5℃左右,丘陵大部是西东走向。山岭宜种植棉花、芝麻、红薯等。近几年来尤以花生种植为最多,沟坪适种小麦、玉米。浅山区农、林、牧业并举。主要矿藏是重晶石,每年收入可达6万元。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山区建设,水利、交通、文化教育发展很快,建有武坟水库,南北两坡架渡槽、筑水渠,可浇地1万余亩。新建公路北可达县城,东北直达洛阳。

文教卫生:初中13所,教师105人,学生1041人。小学19所,教师144人,学生3264人,医院1个,医务人员12人,诊所50个,医务人员206人。

乡镇企业:有机械厂、面粉厂、油料加工厂等。

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以花生种植、肉养殖和林业生产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全乡花生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花生150万公斤, 为宜阳县优质花生基地,“无公害花生基地”正在申报。全乡肉牛存栏1.5万头,肉羊存栏1.3万只,现有中小型养殖场5家,属宜阳县肉牛、羊养殖基地。

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
  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中心、财政所。

2006年,辖20个村委会:

董王庄村、南岭村、前村、左沟村、庄科村、大石岭村、方村、姚村、官庄村、乔庄村、白土坪村、赵坡村、洞子沟村、王路庄村、邓庄村、石桥村、慈古洞村、刘河村、武坟村、灵官殿村。

2000年,宜阳县辖5个镇、1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50356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44313 丰李镇 66956 柳泉镇 55276 韩城镇 42093 白杨镇 41134 城关乡 33117 寻村乡 54501 石陵乡 21439 盐镇乡 41307 高村乡 21520 西石村乡 25148 三乡乡 32178 张坞乡 33638 穆册乡 3989 上观乡 6278 莲庄乡 28603 赵保乡 29754 董王庄乡 28286

全乡拥有荒山资源10万亩,通过生态项目建设,已发展经济林、生态林3万亩,尚有7万亩荒山资源待开发利用。乡域地矿资源丰富,经初步勘测,白垩土贮量达2亿吨,钾长石贮量1.2亿吨,重晶石贮量1.5亿吨以上,目前已进入初步开发阶段。 2003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200万元,财政收入1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先后被评为宜阳县农业结构调整、烟叶生产、林业生产、畜牧业发展、科技工作、小城镇建设、信访稳定、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

在今后的发展中,乡党委、政府将在继续巩固花生种植、牛羊养殖和林业生产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围绕荒山、地矿、劳务资源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做文章,以资源为依托,以政策为吸引,以诚信为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各界有识志士精诚合作,共创董王庄乡的美好明天!

沼气建设是董王庄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各乡镇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2007年 ,董王庄乡面对艰巨的沼气建设任务,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沼气建设呈现进度快、质量高、效益好的良好局面。截至07年5月26日,董王庄乡共完成沼气建设1285座,占县分配下达任务的102.8-,在全县率先完成沼气建设任务并第一个通过检查验收。在全县上下普遍感到沼气建设任务大、压力大、难度大的情况下,董王庄乡沼气建设为率先提前完成任务并走在全县前列。

沼气建设的主体是群众。群众对沼气建设的认知认可程度如何,主动参与建设的热情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沼气建设的成效。为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董王庄乡通过形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深入宣传发动,炒热群众思想,迅速打开了沼气建设局面。为增强基层干群对沼气建设的感性认识,2006年4月,董王庄乡组织100余名乡村干部和基层群众代表,专门到沼气建设起步较早、效果较好的嵩县、栾川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使群众亲身感受沼气建设的种种好处。在建成沼气池的农家,董王庄乡干部和群众代表通过看沼气、听沼气、议沼气,强烈感受到了沼气建设带来的新变化,认识到了建设沼气在改善生态、美化家园、节能环保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亲身体验到了沼气建设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激发了建设沼气的内在动力。参观的群众回来后建设沼气热情空前高涨,主动带头建沼气,动员四邻建沼气,影响和带动了沼气建设的开展。为提高全乡干群对沼气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及时将沼气建设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董王庄乡组织召开了由村组干部参加的沼气建设动员大会,讲清讲明沼气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传达贯彻县委、县政府支持沼气发展的扶持政策,深入宣传乡党委、政府促进沼气建设的优惠政策,为大规模开展沼气建设、全面掀起沼气建设高潮营造了浓厚氛围。各行政村分别召开了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基层群众参加的不同层次的沼气建设动员会,多角度、多方位宣传沼气建设,使沼气建设逐渐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可和接受。三是深入农户面对面发动。针对部分群众对开展沼气建设存在的担心和顾虑,董王庄乡组织干部和沼气建设专业技术员深入到农户家中,与广大农民群众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重点就建设投资、节约能源、养殖增收、肥料节支进行算账对比。通过摆事实,列数据,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消除顾虑,使沼气建设由政府引导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根本性转变。

董王庄乡加强冬季安全生产工作。2015年1月10日,入冬以来,该乡成立由乡长任组长、主抓副职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加大监管力度,对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大监管力度,对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发生事故;落实防范措施,完善非煤矿山、交通、食品、校园、校车、消防、爆炸品、成品油等各类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发生情况及时处置;严格落实责任,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对发生的各类事故或险情,及时如实上报,并按预案组织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董王庄乡认真做好强降温降雪天气应对工作。1月26日起,针对持续降温降雪天气,该乡迅速开展防范应对工作。一是确保人员安全,及时了解各行政村情况,对贫困户、五保户进行特别查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二是确保农牧业生产安全,督促各行政村做好设施农业等农作物的防冻工作,检查加固畜禽圈舍等设施,增强保温抗寒能力。三是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加强对营运客运车辆的监管,强化对南车线危险路段的巡查,在不符合通行条件的路段设置警示标志。四是做好气象监测和信息发布,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各村通过公开栏、黑板报,及时公布天气预报,同时利用广播将天气信息、预防措施宣传到户。五是加强应急值班工作。各行政村、各单位都明确值班人员,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报送灾害信息,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2016年4月24日上午,董王庄乡组织各村支部书记、烟办、烟站、种烟大户,在乡政府会议室召开全乡烟叶移栽专题工作会议,乡长于晓辉安排部署当前烟叶生产工作。要求:一是加强领导。由乡主抓副职带队,抽调包村干部、乡烟办、烟站技术人员组成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移栽前的整地、施肥、起垄工作,坚持做到“四带”下田、“八不栽”。二是加强培训。由乡烟站专业技术人员对烟农进行现场培训,指导理墒、栽苗、浇水、治虫等烟苗移栽的各个环节,切实解决烟农在移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抢抓时令。烟叶移栽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烟站、各种烟村、种植大户要积极行动起来,实现最佳节令移栽,高标准、高质量按时间节点(5月5日)完成2500亩烟叶移栽工作。(

2016年4月26日,董王庄乡召开由全体机关干部,村第一书记和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参加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对该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会议要求各相关责任单位和职能部门、各行政村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于非常之时,以非常之举,尽非常之力,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要凝心聚力,步调一致,形成精准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扎实做好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摸清贫困对象致贫原因脱贫意向,认真谋划帮扶措施和工作路径,快速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要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工作作风,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6年5月5日,一是狠抓宣传,营造崇廉氛围。在乡主要街道、各村活动中心悬挂廉政公益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典型宣讲和警示教育,及时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动态和和主要成效。二是狠抓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全面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公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联系方式,公开领导班子成员接访时间和内容;公开重大财务收支情况;全面实行了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按要求及时更新公开内容,每月进行一次村级财务公开,及时更新村级议定事项、办理时限等,公开内容、程序规范。三是狠抓村监会建设。完善村监会参与村委会财务监督制度、低保指标审批制度,例会工作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民主决策公示制度。乡纪委每月不定期到各村检查落实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督促村监会积极开展工作,提高村监会的督政能力。四是狠抓案件查处力度。以整顿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为突破口,加大案件查处力度。2016年以来,我们收到群众反映党员干部信访案件2起,现正在办理案件。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b3af52aa_158.jpg

t010bb70f17bf599e19.jpg

b02b74ac_158.jpg

t01ebde4f019710fb76.jpg

t017deafc5308ccc71c.jpg

t01adef4c9b81d53b43.jpg


董王庄村名的由来

 


    董王庄村位于宜阳县的南部,是董王庄乡政府所在地,有宜阳县南大门之称,村庄东西长一点五公里,南北宽约零点七公里,本地人口一千六百余人,加上学校、机关和从商人口共约五千人左右。

    这里是土地脊簿的丘岭区和浅山区的结合部,人们的生存主要靠农业生产收入维持,但这里交通还算便利,北到宜阳县城、南通嵩县县城、东至伊川县城均在二十五公里左右,由其247省道从村西横贯,给这方人们的生活得来了极大的方便。

    据传说,董王庄原本是董庄、王庄两个村庄,相距仅百米,小编也回忆起上小学时学校曾把仝庄火神庙的香炉当做上课的钟来敲,香炉体上的铸字落款有仝庄、董庄、王庄等村的名子田野里的坟碑也明确刻有某某卒后葬于董庄村南的碑文,和传说中的董庄遗址非常吻合。

   东边住的是董姓人家,称为董庄,庄子不大,并排两所宅院至北向南共三段六个院落,其中靠北的两所宅院较为独特,一所称之为凤凰双展翅,就是两边的厦房均超出正房,另一所称之为凤凰单展翅,就是只有一边的厦房超出正房,总之六所宅院的建筑在这个地区还较为上乘。董庄西南十多米处有一眼水井,深约两丈,水质淳柔甘甜,一九五八年兴修水利建小水库时已毁掉了。

    现在的董王庄并无一户董姓人家,他们何时何故离开了这里,也真难说清,距村南零点五公里南岭村一户董姓人家的后代说,前辈传他们就是从董庄搬去的,还有另一种传说,说是本县白杨镇窑洼村的董姓人家也是从董庄搬到那里的,究竟那种传说正确,已很难考证。

    西边住的是王姓人家,叫做王庄,庄子更小,只有两所宅院,但房子比董庄的房子较为豪华,正房均为五开间,房内前后内扎檐,木板顶棚,房顶狮子海马、五脊六獸,把砖做芭,椽子碗囗粗细,门窗做工精致,从屋内到院里全为青砖铺地,门前还放着上马石,一看就知道是个富户人家,正是,这家中了个武举人。

    在王庄东南二十米处有个池塘,池水清清,鸭鹅悠悠,不过已成为美丽的传说。庄子后边的一棵古槐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可惜在一九五八年大食堂饭时被伐,当柴火烧掉了。王庄北岭称马道岭,是举人在此驯马练箭的地方。    

由于举人家无后,所以从一九四九年解放初期到二零零五年间,在这里办过学堂,驻扎过乡政府、村委会以及信用社和供销社,也有部分房屋卖给了其他农户。虽王庄老宅上的房屋在二零一零年前后已全被拆除重建了,但人们现在还习惯称那里是举人家的地方。

    董王两庄建于何时,已难说准,但根据田头坟碑上的时间推论,两庄都建于清咸丰以前。

社会的发展变化,人囗的迁徙繁衍,使两个村子逐渐连在了一起,人们自然就把董庄、王庄叫成了董王庄。

    今日董王庄村共有姓氏十四个,王姓人口最多,达一千三百多人,但分五个支脉,另有吕、魏、郭、任、刘、乔、楊、梅、赵、季、邢、朱、许等。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董王庄人朴实淳厚、勤劳聪明的性格和为人得到了四方乡邻的赞美,这里虽然没有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但从古至今,举人、秀才、博士生、研究生、大专生以及政府机关和企事单业位的工作人员也大有人在,我坚信,智慧的董王庄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努力拼博,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